長江商報消息 ■張燕(北京 媒體人)
  繼3月19日國家衛計委推出中國首個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站“施予受”後,昨日,中國紅十字會下設機構運作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也正式開通,該網站自稱是“中國境內唯一接受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的網站”。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作為普通公民,如果希望身後捐獻器官,該去哪家登記?不同網站上的登記,在其去世後啟動的捐獻意願確認,是否擁有同樣的法律效力�4月3日《新京報》)
  衛計委和紅會先後上線器官捐獻登記平臺,被外界解讀為“競爭”。按說競爭不是壞事,不過,因為近年來紅會負面新聞纏身,紅會的器官捐獻登記平臺難免被質疑。公眾對紅會的不信任可以理解,但也不必妖魔化。
  我國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據統計達150萬人左右,但捐獻的器官數量嚴重不足,大約只有1萬人能如願以償。短缺的現實,滋生了龐大的器官買賣市場,甚至暴力犯罪。這和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有密切關係,要改變這一現狀還需要大力宣傳和鼓勵器官捐獻。從這個角度而言,紅會器官捐獻登記平臺有其正麵價值。
  正如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所言,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還處於成長期,應該有更多社會組織的參與。當然,未來肯定需要整合,至於整合在哪個平臺?“誰做得最好,工作最受(公眾)認可,就整合在誰那裡。”於此而言,紅會器官捐獻平臺只有以實際行動辦好,才能贏得公眾的信任。
  近年來,為完善我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相關部門做了一些工作,但總體來說進展和成效不足,未能根本上調動公眾的捐獻意願。和一些國家比較起來,我國有意願捐贈器官的人口比例相當低。其實在每個國家,要讓公民自願捐獻器官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關鍵在於如何實現專業、公平的器官分配。以美國為例,經過20多年的發展,美國器官捐獻體系已經相當完備,但也仍在不斷完善之中。在美國申領或變更駕照時,申領者可以選擇是否願意死後捐獻器官,如果同意,駕照上會有所體現;但即便同意,發生意外捐獻時,仍需徵得家屬的同意才能回收死者的器官。
  負責全美器官捐獻與移植信息採集、管理及器官配型的是器官獲取與移植網絡(OPTN),在財務、人員等方面具有非贏利性和獨立性。該組織以獨立、統一、公開著稱。美國各地的器官信息都可以在OPTN中查詢到,這就保證了患者不會因為地域關係而影響器官信息的獲取。建設這一平臺另一重要目的是,通過公開透明的運作保證分配的公正,並根據患者的輕重緩急和實際情況,排序獲得器官移植資格。
  之於我國,不管紅會還是衛計委的器官捐獻登記平臺,只是為公眾捐獻器官,搭建起了便捷的方式和數據庫。要從根本上提高公眾的捐獻意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建立一個完善公正的器官捐獻移植體系,才能讓公眾放心將器官捐獻出來——這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也是公眾對紅會器官捐獻登記平臺的期待。  (原標題:紅會器官捐獻登記平臺應不負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b70ubgqy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